股票被st的新标准
2024-07-27
时财网整理
- 导读:
- (一)公司被控股股东(无控股股东的,则为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达到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或金额超过1000万元,未能在1个月内完成清偿或整改。
股票被ST的新标准
在中国股市中,ST(Special Treatment)制度是一种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进行特别处理的措施。这一制度旨在通过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警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股票被ST的标准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以下是根据最新规定,股票被ST的新标准概述:
一、财务类标准
1. 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 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即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将触发ST警示。这一标准强调了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要求公司不仅要有盈利,还要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2. 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 如果公司因会计差错或舞弊等原因对财务报表进行追溯重述,导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变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同样会被ST。
3.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 净资产是衡量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如果净资产为负,表明公司已资不抵债,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这种情况下,公司将被ST。
4.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 审计报告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出具的结论性文件。如果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说明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问题或无法确认其真实性,这种情况下公司也将被ST。
二、规范类标准
除了财务类标准外,还有一些规范类标准也可能导致公司被ST。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例如:
- 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情形
- 如公司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事项、虚假陈述或误导性陈述等,将可能触发ST警示。
- 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 如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等,都可能导致公司被ST。
- 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错误或虚假记载
- 如果公司在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后仍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改正工作,也可能被ST。
三、其他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公司被ST。例如:
- 公司因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
- 如公司遭受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等不可抗力影响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停滞等。
- 公司被法院依法受理破产申请
- 一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其股票将被ST并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股票被ST的新标准涵盖了财务类、规范类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充分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情况等因素以规避风险。
声明:该内容系网友自行发布,所阐述观点不代表本网(时财网)观点,如若侵权请联系时财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