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区别
2024-07-27
时财网整理
- 导读:
-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区别在于管理方法不同,标准成本法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指A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在财经领域,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作为两种重要的成本计算方法,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从定义、管理方法、适用范围以及应用优势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一、定义与基本原理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控制、差异分析等环节,将成本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为一体,实现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基础计算和控制产品成本,强调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间接成本的发生等基本原则。
二、管理方法不同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主要侧重于事前成本控制,通过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来指导和控制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是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从而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则更加关注成本产生的动因,即成本的分配是基于作业活动的消耗情况。它将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根据作业活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多样化、间接成本比例高的企业。
三、适用范围与优势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其优势在于可以简化存货核算的工作量,对于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尤为适用。同时,标准成本法的制定过程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支持,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然而,标准成本法对于单件、批量小和试制性生产的企业则不太适用。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多样化、间接成本比例高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成本,而作业成本法通过多元化成本动因、具体化成本分配基础、建立成本库、多层次成本分配等方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此外,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与作业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产生的本质,从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产品品种较少、大批量生产的企业,标准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而对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多样化、间接成本比例高的企业,作业成本法则可能更能满足其需求。通过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选择和应用,企业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支持,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声明:该内容系网友自行发布,所阐述观点不代表本网(时财网)观点,如若侵权请联系时财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