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主要金融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模式有哪些?
融资融券交易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交易制度,各个开展融资融券的资本市场都根据自身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采用了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融资融券业务模式。国际上主要金融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大类: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分散授信模式)
* 特点:
* 高度市场化,证券公司直接对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
* 当证券公司资金或证券不足时,会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回购融资,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短缺的证券。
* 融资融券的授信机构众多,没有制度化的集中授信机构,这些机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 优势:
* 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
* 操作简单,能快速满足投资者需求。
* 挑战:
* 政府监控较难,对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要求较高。
* 可能增加市场波动,透支比例过大时,一旦股价下跌,损失会加倍。
二、以日本为代表的集中授信模式
* 特点:
* 由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处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核心和垄断地位,为证券经纪商等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 证券公司如果资金和证券不足,会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转融通,而不是直接向银行或货币市场进行借贷。
* 证券金融公司联通货币市场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融资融券的中介,控制整个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和节奏。
* 优势:
* 有利于隔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
* 方便政府监管,确保市场稳定。
* 局限:
* 操作较为复杂,可能影响市场效率。
* 可能导致融资融券服务的垄断,降低市场竞争性。
三、以中国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
* 特点:
* 证券金融公司既可对证券公司进行转融通,也可直接对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
* 存在多家证券金融公司,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 证券公司的地位较为被动,融资融券业务为券商带来的收入有限。
* 优势:
* 结合了市场化模式和集中授信模式的优点,既有竞争又有监管。
* 有利于提高融资融券服务的多样性和质量。
* 局限:
* 可能导致市场分割,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
* 监管难度较大,需要平衡不同证券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
综上所述,国际上主要金融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模式各有特点,在选择时需要根据自身的金融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监管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声明:该内容系网友自行发布,所阐述观点不代表本网(时财网)观点,如若侵权请联系时财网删除。